笔记软件的选择

记笔记很多年,换过不少笔记软件,可惜并没有找到一款十分满意的。趁着国庆节有空,重新思考一遍记笔记的目的和作用,最终更换了笔记软件和构建的方式,这一次希望不会再轻易改变。

更换缘由

笔者这些年一直用的为知笔记,最初是免费,后面为知公司更改了策略,即便是每年付费60元,即使小BUG不断,也一直坚持使用从没想过要换。直到最近在整理一篇笔记的时候调整很久也没达到我要的格式,保存完格式又乱了,很是浪费时间,遂产生了更换笔记软件的念头。已经用了8年的为知笔记,VIP还有一年到期,也义无反顾的舍弃,用的着实闹心。

后面上网查了一下原来为知笔记年初卖给了ONES集团,怪不得目前的体系混乱不堪,老版本客户端健在的情况下,为了跟上时代,推出了WizNote Lite专攻Markdown市场,后面被收购后又出了WizNote X玩最新的块状、网状笔记概念,WizNote Lite也停止更新。BUG不断的情况下仓促推出,收购后估计内部争斗也不会少,放出三个软件的侧重点不同,手机端又不能做到同时兼容,是时候离开了,也许等未来统一之后还会回来,但短时间之内应该不会。

wiznote

为知笔记VIP

笔记软件的现状

很早就想更换笔记软件,一来是没找到时间和契机,毕竟不算一个小工程;二来也没有一款完全满意的笔记软件出现,便一直搁置至今。笔记软件圈子发展多年,我不是最早使用的那一批人,但也经历过这十年的变迁,确实变化挺大,有一种让人眼花缭乱的感觉。

上古时期

十多年前笔记圈没有现在的这么多方法论和故事,纯粹为了记录文字,方便跨平台查阅和编辑。那时候用得较多的是QQ邮箱的记事本,就纯粹用来记录一些重要的网址和文字,当时还是学生,能用就行,能跨平台编辑即可,没有那么多讲究。

稳定时期

2010年左右盛大出了一款笔记叫麦库记事本,用了两年,它的优点是有独立的App,免费,而且容量大,跨平台,比QQ邮箱方便那么一点(刚查了一下该软件已经在2015年左右关闭服务器,彻底倒闭)。后来印象笔记为知笔记有道笔记OneNote四足鼎立占领大部分市场,那段时间印象笔记风靡全球,出书、出硬件笔,宣传各种理念和方法论,我也在这几者之间徘徊最终选定了为知笔记一直沿用至今。

记得当年印象笔记第一个被我排除,因为它不支持多层级文件夹,不停洗脑标签来代替多层级文件夹,但是人们的大脑受Windows操作系统影响,已经习惯了树状的层级关系,对于新型概念的宣传不应该如此激进,直接砍掉多级文件夹模式,强推标签Tag,然后又推多级标签,也没文件夹直观好用,至今仍然觉得别扭,自那以后我就注销了印象笔记账号。有道云笔记纯粹是因为使用习惯不是那么顺手,而且不支持导出通用格式,OneNote由于同步速度太慢的原因放弃,最终误打误撞选择了为知笔记。在那个年代为知笔记确实是最符合我使用习惯的一款,使用简单,剪辑网页,收藏微博微信,功能该有的都有,作为一款富文本时代的笔记软件,它是合格的,虽然也有不少小问题,很少为国产软件付费的我也愿意每年花钱支持一家小公司的发展。

发展时期

不记得从哪一年开始,Markdown标记语言大行其道,由于它排版简单方便,显示效果也不错,可以轻松编辑表格、公式、流程图,这些操作在富文本编辑器里面实现是不太方便的。同时涌现的TodoList思维导图等等Markdown语言都能很轻松简洁展示。这一时期涌现了太多的Markdown编辑器,我并没有挨个去尝试,用过的软件里面Typora是其中的佼佼者,也是我今后的主力编辑器。

后来Notion横空出世,带来了新的Block块结构的概念,曾经尝试过,由于是国外服务,速度慢,那是也没有客户端,只有网页版,遂放弃。

再之后Obsidian双链笔记又提出了新的网状知识图谱,过于复杂,有学习成本也没有尝试的欲望。

国内的抄袭改进品wolaiFlowUs只是看了一眼,不太符合我的选择要求,所以也不打算试用。

语雀号称程序员的笔记软件,但是一打开后台各种关注、推荐,眼花缭乱,偏博客分享而不是记录。

直到最近又遇到了Flomo的卡片笔记的概念,下文再进行详细描述。

概念和故事越来越多,也让我明白没有最好的笔记软件,必须得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,软件只是工具,工具趁手即可,不必追求All in one

挑选笔记软件

前面列举了那么多笔记软件,还有很多没有列举到的,诸如飞书文档石墨文档等等办公协同领域的也可以用来记笔记,这个领域目前已经是一片红海,那么我们该如何挑选呢?

首先是要搞清楚自己的定位和需求,用来干什么,不同的职业用途可能都不一样,没有哪款软件能满足所有人要求。对于文字工作者来说就是排版、记录、输出;对于程序员来说代码的支持占比也不小,对于科研人员可能更看重文献的管理,是否能批注;对于大多数普通人可能仅仅是随手记录一下而已,并没有很高的要求。有一个误区就是网上看的各种宣传视频,大多都是文字工作者在推符合他们定位的东西,并不是其他人真正想要的,就跟iPad是否有生产力,MacBook Pro到底好不好属于同一类问题。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,不要听网上的那些恰饭博主一顿乱吹,故事和方法论讲了很多。自己挨个试用,去感受是否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,记笔记的主题还是在于自己收集整理资料,并掌握知识。

我是一个程序员,常与代码打交道,善于折腾,所以对笔记的要求大概有如下几点:

  1. 格式必须是Markdown,支持全量导出或者自建服务器,数据要掌握在自己手里
  2. 支持随时记录,微博、微信、网页、图片等内容要能随时收集和记录想法
  3. 书写简单,学习成本低,不用理解太多概念
  4. 数据同步要友好,服务器在国外的基本不满足
  5. 全平台支持

看了一圈市面上的笔记没有能完全满足的,本来支持自建存储和各种插件的Joplin是最符合要求的,但是在收藏微信内容和网页方面依旧偏弱,Markdown编辑也比不上Typora,最后还是放弃了All in one的思路,搭配各种工具自己用的最趁手才是最终目的。

最终方案

在搜索了一大圈之后决定了最终的方案:浮墨Flomo)+Typora+Github+腾讯云COS

长篇大论,需要整理输出的文件都保存在本地,用Typora书写Markdown文件,完了保存到github私有仓库中,以文件夹层级来管理md文件,同时Markdown里面的图片都上传至腾讯云存储COS中,具体想要分享的若是私下分享就分享图片或者PDF,公开分享就写到博客中。

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浮墨笔记–flomo,也是最近了解到的一个思维碎片记录App,他的设计很好的满足了我上文提到的2、3、4、5点,刚好弥补了Typora只能本地记录的不足,仅仅是体验了2天,就决定用它替代为知的部分功能,用来随手记资料、灵感碎片和想法,因为它的设计符合我的原则—单一职责,和代码设计中所遵守的完全一致。

flomo

浮墨笔记的界面
flomo优点大概如下:
  1. 全平台覆盖,虽然Windows客户端还没出来,但是PWA应用页足够了

  2. 功能简单,就是记录零碎想法和文字,偏备忘录,利用微信就可以随手记

  3. 扩展性强,提供了API支持,有一些很好用的插件

flomo目前的缺点:

  1. 账户体系貌似手机号和邮箱二选一,没看到绑定关系

  2. 回收站不支持手动清空,只能等30天自动删除,逼死强迫症

  3. 知名度不够,好用的插件靠社区用爱发电,难以维持

总体体验下来是能满足我目前记录和收藏碎片知识这个需求的,软件真正小而美,专注做一件事,在这个大厂都拼命加功能的年代,能保持克制是相当难得。设计者的笔记理念我也大多数认同,看完了该App的设计哲学,里面一些观点都不错,看得出是经过深度思考的,不是强行科普灌输。如果你想尝试可以点击如下链接注册,可以得到28天会员:注册链接,或者注册后输入注册码:ODQwMjQ1获取会员试用。

关于做软件还是不喜欢大而全,往往大厂的软件都被人吐槽臃肿,小厂做出来小而美的东西又会被抄袭,浮墨也已经有了大厂仿制品,不过好的作品依旧会被人记住。工作时由于公司保密制度,一般只能内网记录笔记,工作多年我一直用eDairy来记录工作中的点点滴滴,虽然它界面复古,而且也不支持现代化的Markdown,但它免费简单易用,用爱发电更新了20年,自助捐款的名单也已经有很长一串,这种精神值得个人开发者学习。

edairy-ui

eDairy古朴的界面

edairy-changeLog

eDairy更新日志

总结

以上是我本次更换笔记软件的所思所想,距离上一篇类似的知识管理日志记录已经过去四年多了:个人知识管理工具,里面一些方案也有了更好的替代品和改变。不知道这一次能坚持多久,没有永远持久不变的工具,还是在于自己的思维提升,专注于输出和总结归纳,而不是关注工具本身。

  • 本文标题:笔记软件的选择
  • 本文作者:静水流深
  • 创建时间:2022-10-03 20:50:00
  • 本文链接:https://geekboy.org/post/note-app.html
  • 版权声明: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BY-NC-SA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
 评论